回首頁>校友會專區>傑出校友

歷屆傑出成就獎校友傑出成就獎

李鎮源

籍貫:台灣省台南市
學歷:省立台南一中畢業、1940年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
   1945年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博士
現職: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
畢業年份:一九三十年
畢業屆數:第一屆
出生日期:民國4年12月4日

個人介紹

一九二八年李院士考上台南州立第二中學(現在的南一中),當時校長小形先生的官舍與李院士的家很近,「常常有機會和校長接觸,得知小形校長是一個具有自由思想的教育家,因此校園裡經常瀰漫著自由之風。」李院士一邊說一邊望著桌上尚未處理的學術文件,「記得念中學時,當我看書打瞌睡,母親總會用冰冷的毛巾放在我臉上,督促我。」院士的雙眼,流露出無限的感激和懷念的眼光。

  一九三六年,考上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(現在台大醫學院),進入杜聰明教授的藥理學教室做實驗並參加討論會,杜先生是當時台大的唯一台籍教授,也是學生們的偶像。
  李院士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對一種叫「苦蔘子」的中藥進行研究。「苦蔘子」自古便用來治療下痢,卻未知其藥理成分。經由院士的藥理分析及實驗,發現「苦蔘子」含有「糖苷類」成分,可以殺死阿米巴原蟲。從此,李院士選擇了基礎醫學的研究工作,而以研究蛇毒為終身職志。
  李博士認為蛇毒的成分很複雜,倘不分離純化,則各成分互相干擾,難以解釋各種現象。因此必須選擇精製中狀態穩定不會變質的蛇毒毒素,於是李院士特別以神經毒素做為研究對象。
  辛勤的工作終於有了成果。由眼鏡蛇科(Familly Elapidae)雨傘節(Bungarus multicinitus)蛇毒中純化出來的毒素-bungarotoxin,證實作用於突觸後肌終板部位,會抑制運動神經──肌肉的傳遞。同時又找到另一種毒素-bungarotoxin,作用於突觸前運動神經末梢,阻止乙醯膽鹼的釋放,產生不可逆性神經──肌傳導阻斷作用。前者稱為神經連接後毒素(postsynaptic toxin);後者則稱為神經連接前毒素(presynaptic toxin)。
  至此,李教授對蛇毒神經性毒素的藥理作用,可說是已經了然於胸了。
  民國五十九年,李鎮源博士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。

  民國六十五年(一九七六年),李教授應邀擔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Fogarty國際中心學人,並多次在國際會議中發表專題演講;同年在哥斯大黎加召開的第五屆國際毒素學會,將國際毒物研究的最高榮譽獎──雷理獎(Redi Award)頒給李教授,使他成為至今唯一得此殊榮的中國人。次年,李教授當選為美國藥理學會榮譽會員。
  民國七十四年當選國際毒素學會會長,任期三年。
長期的科學訓練養成李鎮源「是是非非」的原則,他認為如果是對的事情就應該予以支持,若是錯的事也要加以反對。李鎮源認為科學研究要講求真理,當然要分辨真假是很困難的,但是大學教育最重要的目的,就是要培養判斷真假的能力,養成正義感。
  目前李院士的四女一男都在美國卓然有成,院士提到一生中影響最大時是中學時期,他曾看了一本小說,大意是「我們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上,至少應該留下一點腳印。」這句話確立了李院士的人生觀,餘生之年李院士願為台灣民主化努力,希望能為台灣的後世子孫留下一點東西。